別讓舌繫帶揹黑鍋—談兒童構音異常

兒童醫學專家 張龍


舌繫帶:大舌頭不是我的錯!

閩南語中常說的「臭乳呆」,是指孩子說話發音不清楚,也俗稱:「大舌頭」。傳統上許多人認為是因為舌繫帶過短所導致的。門診也常被問到孩子的舌繫帶是否該帶去剪掉。事實上,這黑鍋,可憐的舌繫帶已經揹太久了,這次有必要來平反一下。
從小兒科醫師的角度,嬰幼兒舌繫帶過短(tongue-tied),絕少數需要動手術(切除舌繫帶frenectomy),除非因為舌繫帶過短而影響吸吮能力(非常少見)。孩子長大後,真的因為舌繫帶過短而影響正確發音者更是少之又少,常見的情況是孩子被帶去醫院挨了一刀,回來後口齒不清的症狀也未見改善。

兒童構音異常的原因
語言發音要高度的神經學發育成熟才會表現出來,首先要聽力正常,然後能理解話語內容,最後才是發音表達。因此,在判斷孩子是否為單純構音異常之前,有必要仔細評估智能、神經學發展及聽覺是否有障礙。
正常兒童的言語發展,通常二歲前應會說單字,三歲應會說簡單句子。因此,幼兒在三、四歲以後,才可以用對話來表達自己。正確的發音也和年齡有所關係,大部分三歲前的幼童已經可以正確發出ㄅ、ㄆ、ㄇ等音,因此「爸爸」、「媽媽」是最容易先發出來的詞,而捲舌音如ㄔ、ㄕ、ㄖ,需要較精細的口腔動作,有的孩子要到五歲之後才能夠正確發音。

正確的發音取決於口腔動作的協調性,多數兒童無法掌握特定的音節是發展功能上的問題,因此舌繫帶過短,並非兒童構音異常的元凶。
值得一提的是,生活環境有時候也是構音異常的原因之一,如果孩子常處於多種語言的情境,如:閩南語(爺爺奶奶)、國語(爸媽)、英語(外傭)等,知道不同的語言發音,常常天差地遠,可能會影響幼童對語音的靈敏度,而導致發音不標準。

何時該作構音矯治?
簡單的說,三歲以前的幼兒如果有發音不清或擔心說話遲緩,應先讓兒科醫師作整體性的評估,包括動作發展、理解力、聽力、自閉症等。如果無任何神經學異常,通常可以再觀察,常常隨著孩子長大,語言發展越來越成熟,構音的問題就會自行修正。
然而,如果四歲以後的孩子有明顯的構音異常,切忌用嘲笑或責罵的方式來對待孩子。應該帶孩子至相關的門診,考慮接受構音矯正的語言治療。
通常經由語言治療師的專業幫忙,加上家長的耐心協助(有時需要數個月的時間),大部分孩子構音異常的矯正效果是相當好的。

除了語言治療師的幫忙外,家長的配合也是很重要的,必須隨時叮嚀小朋友注意發音,才能達到最好的矯正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