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心不是我的錯﹗﹖
淺談注意力缺損症候群
『專心一點﹗認真一點﹗』『注意聽老師講話,不要再看來看去了!』
『用心寫功課,不要再拖拖拉拉』『仔細看,動腦經,不要再分心了!』
老師與家長不斷提醒學生和孩子,為什麼不專心的孩子越來越多?
孩子在想什麼?是什麼讓孩子不專心?如何提升專注力?
這是我在巡迴演講時,最常被老師和家長問到的問題,其實透過簡單的職能治療實證醫學觀察,
就可發現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簡易分為以下幾種類型:
孩子老是坐不住、動來動去,東摸西摸…....,可能是過敏體質導致的後遺症合併感覺統合失調─觸覺敏感症狀:
導致身體要不斷的扭來扭去動來動去來代謝掉這些興奮的感覺刺激,孩子當然無法專心的靜下來上課,甚至影響孩子的情緒中樞,導致畏懼人群、害怕肢體接觸以及行為上的偏差。
(2)上課時易分心、東張西望、常被無關緊要的聲音干擾,無法專心聽老師或父母說話……,其實是聽覺注意力系統調整有問題,無法過濾周遭雜音,因而無法專注聽課,這類型的孩子通常都有感覺統合前庭平衡覺整合異常的問題。(過動兒、遲緩兒皆會發生)
前庭系統調節能力異常造成警醒度失衡忽高忽低,會導致上課情緒高亢或是容易昏睡,燈光昏暗精神差,體育課興奮過頭,課堂內萎靡不振,容易發呆放空或是一直聊天不斷變換姿勢。
(3)寫功課時總是坐不正、容易累、常改變姿勢,缺乏耐心……,生活上會發現孩子體適能不佳,肌耐力偏低,動作協調不好、兩側整合差,導致低頭看書就趴在桌上或倚靠桌面,讓孩子無法維持上身直立的坐姿。
(4)特別不喜歡國語課,或需要書寫能力表現的課程,這些學生不愛寫字、字跡潦草或用力、抄寫較弱……,不專心的原因是精細動作發展遲緩、操作學習書寫能力不足。
(5)上數學課時常常發呆、恍神,學東西偶而聽不懂、學不會、記不住……分析其學習狀況,應是其邏輯思考能力、數學認知反應慢,或短期記憶學習策略差。
(6)學習內容太簡單、不好玩、無趣味、沒有成就感…..孩子是假裝不專心……這是最後才考量的心理因素…..,恭喜您孩子或學生可能是潛在的小天才。
我們的學生跟孩子不專心時到底是以上哪個類型?或是混合型的呢?
※大部份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並沒有過動兒的症狀,是不需要服藥的﹗※
※只需要職能治療-感覺統合訓練,加專注力訓練,與行為引導,就可改善其學習情況。※什麼是感覺統合?
簡而言之,我們從環境中接觸到各種不同的感覺刺激,如觸覺、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前庭平衡覺、本體運動覺。當各神經系統接受到這些感覺刺激後,即會傳入大腦,在腦中進行組織整合。而大腦在經過此一整合的過程後,就會發出指令,讓身體各器官表現出適當的反應行為,以便於日後我們能有效的使用我們的身體。此一大腦組織、分析這些感覺的過程,便稱為「感覺統合」,經由感覺統合的完成,才能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中,做出適當的行為反應及表現。
感覺統合障礙儀器難以檢查
相對的,所謂「感覺統合障礙」是指小朋友無法將環境中所接觸到的各種感覺刺激,加以組織、整合,因而在適應環境及學習的能力上出現了問題,而這些障礙,目前為止很難用儀器檢查出來。引起感覺統合障礙的原因,至今仍沒有一個定論,但可歸納成幾類,包括:遺傳性因素、化學性因素、腦部缺氧及內在或外在的感覺剝奪。內在的感覺剝奪包括腦傷、胎兒營養不良等,外在的感覺剝奪則包括過度保護及揠苗助長等。整體而言,感覺統合失調兒童會有動作、行為、情緒控制多方面的問題,也因而容易受到誤解,例如被認為是偷懶、不合作、笨拙、怪異,而造成他們心理上的不平衡。因而在對待這些小朋友時,應以同理心看待,以他們的觀點來了解問題所在,並陪伴他度過這段困境,及給予適當的感覺統合訓練,即可漸漸改善問題,促進適應環境的能力,並建立自信及成就感。
建議家長,如果發現孩子在注意力、動作、學習、行為及情緒上有問題,應該尋求職能治療師協助,評估有無感覺統合失調,早期發現問題並接受治療,以提升療效,改善心理及行為上的問題。
簡單讓孩子更專心的訓練小秘訣
吃藥只是暫時的方法,沒辦法解決根本問題,不該讓孩子依賴藥物。
養成孩子注意聽的習慣…隨時隨地1.2.3.木頭人,訓練聽覺反應力。
培養喜歡運動的孩子,增進體適能,並宣洩過多動能。
睡前遠離電腦、電視聲光刺激,改善睡眠品質讓大腦適當休息,減少失眠。
多玩組合積木、七巧板、拼圖、下棋遊戲,提升邏輯策略與操作學習注意力。
均衡飲食,學習放鬆,讓身心健康。
幫助孩子進步,是我們成長的最大動力
陽光天使職能治療兒童發展關懷聯盟 執行長呂忠益主任治療師